《羽纹铜凤灯》,此词条收录于04/14,仅供参考
羽纹铜凤灯又名凤灯、凤凰灯,1971年出土于广西合浦县望牛岭一号汉墓,共雌雄一对,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,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羽纹铜凤灯通高33厘米,长42厘米,宽15厘米。外观作凤鸟形,通体细刻羽毛,背部有一圆孔,用以放置长柄灯盏。凤鸟口内衔喇叭形灯罩,颈部由两段套管衔接,可自由转动和拆卸。灯罩与颈部及腹腔相通,腹腔中空,可以贮水。当灯火燃烧时,烟灰经灯罩进入颈管,再由颈管导入腹腔,最后溶入水中,具有消烟环保的功能。
羽纹铜凤灯不仅采用了汉代的分铸法,还使用了当时岭南西部独有的錾刻工艺。因此,羽纹铜凤灯的制作,既寄托了广西工匠对中华民族“天下大安宁”的美好愿望,也反映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相辉映和融合发展。如今的羽纹铜凤灯,不仅是一件可供观赏的文物,其形象也成为了各类设计的灵感来源(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馆徽),相关的文创产品也受到了人们的欢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