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,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,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。高考是怎么考的:
1. 考试科目:高考的考试科目主要包括语文、数学、外语(含英语、俄语、日语、法语、德语、西班牙语)3门统一高考科目,以及由考生在物理、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,在思想政治、地理、化学、生物学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组成。
2. 考试方式:高考的考试方式包括笔试和听力测试。语文、数学、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的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,其中外语科目考试还包括听力部分。在条件成熟后,外语科目可能会提供两次考试机会。
3. 考试时间:高考的考试时间通常安排在6月7日全天和6月8日下午,其中语文考试时长为150分钟,数学、外语考试时长均为120分钟。
4. 成绩计算:高考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。语文、数学、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,首选科目(物理或历史)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,再选科目(思想政治、地理、化学、生物学中的2门)以等级转换分计入总成绩。
5. 录取方式:高校将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;体育类、艺术类专业依据语文、数学、外语和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总成绩及相应的术科考试成绩,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。
总的来说,高考是一个全面考核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试,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,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试技巧。
高考是怎么考的-高考是怎么考的
高考(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)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。高考是怎么考的:
1. 考试科目
- “3+1+2”方案:包括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三门全国统考科目,以及考生从物理、历史中选择的首选科目,以及从思想政治、地理、化学、生物学中选择的再选科目两门。
- “3+3”方案:包括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三门全国统考科目,以及考生从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中选择的三门选考科目。
2. 考试时间
- 高考通常在每年的6月7日至9日举行。语文考试时长为150分钟,数学、外语考试时长均为120分钟,选考科目每科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。
3. 命题机构
- 高考命题由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。
4. 阅卷方式
- 高考阅卷采用网上评卷的方式,选择题由计算机自动评分,非选择题采取一题多评模式,确保评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。
5. 成绩构成
- 高考总分满分为750分,其中语文、数学、外语每科满分均为150分,选考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。
6. 志愿填报
- 考生志愿采取网上填报方式,安排在考试成绩公布后进行。志愿设置包括本科提前批、本科批、高职专科提前批、高职专科批等批次。
7. 录取方式
- 录取投档的方式上,普通类专业平行志愿批次依据“分数优先、遵循志愿、一轮投档”的原则,按照考生投档排序位次进行投档。
高考的具体安排可能会因地区和年份有所不同,考生应关注当地教育考试机构发布的最新信息。